【摘要】
一、“一心两翼三高地”区域和产业布局的时代背景
背景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思路,顺应了新时代,切合了新需求,回应了新期待。
背景二:国家出台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十堰全域纳入《规划》范围。这是十堰承接和对接国家发展规划。
背景三:省里作出了“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十堰作为湖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级战略布局中地位突出、作用重大。这是十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
背景四:兄弟市州纷纷举旗定向。省级战略出台后,各市州相继谋划出台各自战略。这是十堰在百舸争流态势倒逼下的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背景五:十堰转型跨越发展的内在使然。历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思路。当下的十堰必须作出新的谋划、新的安排。这是十堰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一心两翼三高地”区域和产业布局的战略意义
第一,更好地解决十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区域和产业布局,就是破解十堰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融合、不协调、不互补难题的“金钥匙”。
第二,更好地激活十堰发展新动能。区域和产业发展新布局,能够让优势更加凸显,特色更加鲜明,让老树发新枝、新芽成大树,让十堰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新动能更加强劲。
第三, 更好地推动十堰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区域和产业布局,必将催生十堰新一轮发展。
三、“一心两翼三高地”区域和产业布局的丰富内涵
1.“一心”的内涵。“一心”就是中心城区,包括茅箭区、张湾区、经济开发区、郧阳区。
2.“两翼”的内涵。北翼,就是环丹江口库区,包括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南翼,就是南三县,包括房县、竹山县、竹溪县。
3.“三高地”的内涵。县域经济发展高地,主要指丹江口市、郧阳区。绿色发展高地,主要指房县、竹山县、竹溪县、郧西县。文化旅游康养高地,主要指武当山特区。
4.“一心两翼三高地”的内在联系。“一心”是中枢、是龙头;“两翼”是肢体、是筋骨;“三高地”是三足、是三极。
5.“一主四大四新”的内涵。一主:汽车产业,四大:生态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业、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四新: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
6.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的内涵。
“现代新车城”是“传统汽车城”在新时代的升级版。“新”就是培育新动能、开拓新路径、构架新结构、打造新规模、发展新技术、壮大新经济。
“绿色生态市”就是践行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是路径,“生态市”是目标。
四、“一心两翼三高地”区域和产业布局的实施路径
(一)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一主四大四新”产业体系。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创新强市建设。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二)高质量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提升开放质量和水平。
(三)高质量统筹城乡建设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四)高质量发展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进健康十堰建设。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五)高质量保障改善民生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加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
(六)高质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七)高质量推进党的建设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中共十堰市委政研室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