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普及

市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日期: 2021-07-19 09:21:00      来源:《十堰日报》2021年7月19日第三版

学以致用 用以促学 学用相长

——市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广泛深远的时代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近日,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思想精髓、实践要求,我市召开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会上,来自市委党校、市社科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积极交流研讨,畅谈学习体会。现摘登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当好先行者宣讲者研究者示范者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朱声高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发挥市委党校“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职能优势的一次重要机遇。市委党校应在学深悟透走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当好先行者、宣讲者、研究者、示范者。
  在先学深学上下功夫。党校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真正学深学透、弄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反复深入学、联系实际学,努力在深入学习研究、全面系统阐释、推动贯彻落实上走在前、作表率。
  在干部培训上下功夫。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及时纳入主体班和专题班教学计划,迅速组织教师开发一批针对性强的新专题课程,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主体班课堂、进学员头脑。
  在理论宣讲上下功夫。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广泛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让讲话精神及时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
  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党校优势,推出一批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在决策咨询上下功夫。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组织教研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课题调研,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咨政成果,在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推动十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贡献党校的智慧和力量。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勇于担当使命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欧阳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具有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为全党全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勇于担当使命,努力书写哲学社科发展新篇章。一是为党的创新理论发声。把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举办研讨会、报告会、论坛、座谈会,开展宣讲“七进”活动,把科学理论讲活、讲浅、讲新,把理论之美讲通透,让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二是聚力研究“重大命题”。把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以“理论之思”回答“实践之问”,以“实践之功”丰富“理论之源”。三是创新研究转化。立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注重引导用活用好省内外、市内外专家库资源和社科平台,以深挖地方特色文化的精神特质为发力点,以聚力发展中的实践经验系统理论梳理总结为着力点,创新发掘既具有十堰特色又有现实价值的精品力作,让理论研究开出绚丽之花。四是培养学科骨干。推动以学科学术人才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建设,开展青年社科骨干优选工作,搭建课题立项、学术研讨、宣讲、社科普及等活动平台,培养一批政治过硬、学术研究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和社科理论人才,推动形成崇尚精品、治学严谨、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
  

 

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计毅波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既具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血脉的根本源泉和理想信念的根本标识,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将其丰富内涵融入精神血脉,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
  九个“必须”指引未来。九个“必须”宝贵经验源于我们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它既是我们党之所以成功的奥秘所在,也是我们党能够继续成功的必然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努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党员发出的伟大号召,脚踏实地,不负重托,奋发有为,拼搏进取,坚定不移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扛起育人育才使命任务
湖北医药学院党委宣传部长、副教授孔祥清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必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把握人生方向。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最鲜亮的底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行大道,与时代同向同行。要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高度,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必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担大任,肩负历史使命。高校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开展社会实践,学习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意,深化对党情国情世情的认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勇担时代重任。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必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成大才,练就过硬本领。高校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学真学问、练真本领,在潜心求知问学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必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明大德,擦亮青春底色。高校要大力开展党的精神谱系课程教学,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做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做正确价值标准的坚守者、做道德修为的示范者,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用新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
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党家政
  

 

  作为高校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教育者,我深切感受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头脑的重要性。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办好思政课这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要努力办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张蓝图绘到底。对标对表,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
  把办好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提质量。把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一起部署、一起抓好,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扛起办好思政课的主责主业。
  着力构建“大思政”体系,“三个延伸”谋协同。构建“大思政”体系,突出抓好“三个延伸”,即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教师思政延伸;思政课程向学生思政、环境思政延伸,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朋辈引领作用;思政课程向中小学延伸,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创新。
  “校、政、企、社”齐努力,四方协同育人。高校要主动加强同各级党委、政府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共同做好高校思想文化工作。在高校与企业、社会的协同上,加强实践育人,让大学生在实践调研中升华理论认知,努力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
  建好思政课主阵地,全面打造思政“金课”。要根据高校思政课五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改革创新的整体谋划,对标“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全面打造思政“金课”,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寇伟
  

 

  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盛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让人信心百倍、豪情满怀。
  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青年就是未来,青年就是希望。怎样留住年轻人,让他们为十堰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本科职业教育,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守职业教育发展使命担当。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二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合资源建立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体系,为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留得住的技能人才。三是围绕“四个密切结合”,确定办学目标。将学校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紧密结合、与企业创新发展紧密结合、与育才引才留才聚才紧密结合,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四是围绕“一主三大五新”产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五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信心更足、方向更明确,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下大力气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育才引才留才聚才,为高质量跨域式发展作贡献。
  

 

汲取奋进力量展现更大作为
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副主任凌吉先
  

 

  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盛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让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党员干部、社科工作者,我们应深入学习贯彻、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坚定前进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社科力量、展现社科担当。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锤炼政治担当。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头当好学习贯彻的组织者、宣传者、引导者、教育者,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宣讲解读和研究阐释工作。
  在落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求中坚守时代担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党史学习研究宣传引向深入,激发奋进力量。扎实做出一流学问,对“国之大者”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储备性研究,推动社科事业繁荣创新发展。
  在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实践中扛起使命担当。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成效体现在各项工作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不断提高工作站位、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在履行“以文辅政、改在关键、参在点上”职责中增强责任担当。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丰厚滋养,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同政研、改革、财经工作结合起来,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发挥作用,做到实干担当。
  

 

推进平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李江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引我们奋进新征程的科学纲领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一项政治任务。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发展。
  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破解发展难题。面对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事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推进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中7类19项清单项目全部进场交易,确保公共资源保值增值。配合有关部门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标前标后监督,打击围标串标行为,及时清除事业发展的堵点、风险点。
  强化担当作为,推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配合推进评定分离改革,持续推进工程项目和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开标不见面”,交易成本显著降低。持续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完善智能电子辅助评审系统,有效遏制恶意低价中标行为。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把既定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持续发力,锤炼铁的作风。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争当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以铁的纪律锻造铁的队伍,以铁的作风保障事业发展。
  

 

奋力谱写中职教育发展新篇
市艺术学校党总支书记、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刘铭
  

 

  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盛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让人深受鼓舞。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文化人,坚定教书育人,增强发展意识,突出职教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学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增强中职教育办学自信,提升文艺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大力办好职业教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艺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按照“抓规范、强管理、保安全、提质量、出精品”办学目标,从办学规范入手,狠抓教学常规工作。
  加强艺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学校坚持以办学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市场为导向,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开设文化管理、戏曲表演、播音主持等专业,逐步形成特色艺术专业群,为地方文化传承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联合高等院校,采取分段式(3+2)培养方式,让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突破中职升学瓶颈。
  加强党建引领全面发展,提升依法办学水平。学校着眼事业长远发展,及时总结经验,研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依法规范教师从教言行,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意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艺术人才培养机制。学校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引进优秀青年教师,锻造文艺舞台尖兵。采取校本专修培训、选拔进修学习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主办单位:十堰社会科学网 版权所有:十堰社会科学网

鄂ICP备06007886号-5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140号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地址:十堰市北京北路82号市民服务中心A栋11层